设为首页收藏本站PLC编程入门

工业之家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简单一步 , 微信登陆

搜索
热搜: 接触器
查看: 1275|回复: 0

维修电工安全用电常识-必修课

[复制链接]

9

主题

3

回帖

41

积分

电工入门

Rank: 1

积分
41
发表于 2013-6-10 19:33:0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一、维修电工要学会看安全用电标志
  明确统一的标志是保证用电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。统计表明,不少电气事故完全是由于标志不统一而造成的。例如由于导线的颜色不统一,误将相线接设备的机壳,而导致机壳带电,酿成触点伤亡的事故。。
  标志分为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。颜色标志常用来区分各种不同性质、不同用途的导线,或用来表示某处安全程度。图形标志一般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去接近有危险的场所。为保证安全用电,必须严格按有关标准使用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。我国安全色标采用的标准,基本上与国际标准草案(ISD)相同。一般采用的安全色有以下几种:
  1、红色:用来标志禁止、停止和消防,如信号灯、信号旗、机器上的紧急停机按钮等都是用红色来表示“禁止”的信息。
  2、黄色:用来标志注意危险。如“当心触点”、“注意安全”等。
  3、绿色:用来标志安全无事。如“在此工作”、“已接地”等。
  4、蓝色:用来标志强制执行,如“必须带安全帽”等。
  5、黑色:用来标志图像、文字符号和警告标志的几何图形。
  按照规定,为便于识别,防止误操作,确保运行和检修人员的安全,采用不同颜色来区别设备特征。如电气母线,A相为黄色,B相为绿色,C相为红色,明敷的接地线涂为黑色。在二次系统中,交流电压回路用黄色,交流电流回路用绿色,信号和警告回路用白色。

  二、维修电工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:
 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。因此,我们有必要掌握以下最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:
  l、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,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。
  2、不用手或导电物(如铁丝、钉子、别针等金属制品)去接触、探试电源插座内部。
  3、不用湿手触摸电器,不用湿布擦拭电器。
  4、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;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拽电线,以防止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;电线的绝缘皮剥落,要及时更换新线或者用绝缘胶布包好。
  5、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;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,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;年龄小的同学遇到这种情况,应呼喊成年人相助,不要自己处理,以防触电。
  6、不随意拆卸、安装电源线路、插座、插头等。哪怕安装灯泡等简单的事情,也要先关断电源,并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。

  三、维修电工家庭安全用电常识
  1、入户电源线避免过负荷使用,破旧老化的电源线应及时更换,以免发生意外。
  2、入户电源总保险与分户保险应配置合理,使之能起到对家用电器的保护作用。
  3、接临时电源要用合格的电源线、电源插头、插座要安全可靠。损坏的不能使用,电源线接头要用胶布包好。
  4、临时电源线临近高压输电线路时,应与高压输电线路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(10KV及以下0.7米;35KV,1米;110KV,1.5米;220KV,3米;500KV,5米)。
  5、严禁私自从公用线路上接线。
  6、线路接头应确保接触良好,连接可靠。
  7、房间装修,隐藏在墙内的电源线要放在专用阻燃护套内,电源线的截面应满足负荷要求。
  8、使用电动工具如电钻等,须戴绝缘手套。
  9、遇有家用电器着火,应先切断电源再救火。
  10、家用电器接线必须确保正确,有疑问应及时询问专业人员。
  11、家庭用电应装设带有过电压保护的调试合格的漏电保护器,以保证使用家用电器时的人身安全。
  12、家用电器在使用时,应有良好的外壳接地,室内要设有公用地线。
  13、湿手不能触摸带电的家用电器,不能用湿布擦拭使用中的家用电器,进行家用电器修理必须先停电源。
  14、家用电热设备,暖气设备一定要远离煤气罐、煤气管道,发现煤气漏气时先开窗通风,千万不能拉合电源,并及时请专业人员修理。
  15、使用电熨斗、电烙铁等电热器件。必须远离易燃物品,用完后应切断电源,拔下插销以防意外。
           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闭

站长推荐上一条 /1 下一条

QQ|手机版|小黑屋|PLC编程入门|电工基础知识_电工最常见电路_电工学习网_工业之家电工技术培训论坛 ( 蜀ICP备2023017387号-1 )  

GMT+8, 2024-11-21 19:41 , Processed in 0.104137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Licensed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