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天,新浪微博上有两张照片传得很火,照片是前后二十年对比,拍摄于同一地点,左边是一位奶奶推着婴儿车里胖乎乎的孙子,右图是长大后帅气的孙子推着轮椅上白发苍苍的奶奶。 主人公为这两张图配了一段文字:岁月、华发、青葱,南天门被繁枝茂叶挡住了,二十年匆匆别过,我们都长大了,您却老了。 “眼泪喷得快,没来得及忍住,想家人了,后悔自己不耐心,不细心。对你们好,我怕来不及。” “子欲养,亲还在。20年,走的走了,留的还留着。看这样时光倒流的照片好感人。” 这些是网友的留言,或许是出于对时光易逝的感慨,又或是对已故亲人的思念,这两张照片深深戳中了网友们的泪点,共鸣之余,转发超过了一万多次。这次又把安转到我们工业之家。 ▲ 关于照片 这两张照片拍摄于宁波大学,背景是被许多学生称为“南天门”的教学楼,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,也是校徽上的图案。一旁即是该校著名的白鹭林,因为鸟太多,走路时得随时提防着落下的鸟屎。 两张照片前后对比,除了细细的樟树变得茂密之外,黄墙、玻璃顶、阶梯、水泥地,环境没有改变太多,人的模样却已截然不同。图中的小孙子叫陈效松,现在就读于宁波大学大三国际交流学院,他向记者讲述了照片的故事。 讲述一1992年4月10日 孙子不满一周岁,奶奶68岁 我是家里的独生子,小时候家住宁波江东区,白鹤公园附近。早年爸妈工作比较忙碌,周一至周五都要上班。妈妈是幼儿园的老师,要照顾许许多多小朋友,没有太多时间照顾自己的儿子。 我小时候主要由奶奶带大,因为当时奶奶也已上了年纪,其中的辛苦自不必多说,我也是长大了才意识到,“那几年奶奶就住在我家,现在想想她抱我应该挺吃力的吧”。 因为在市区,并没有太多可去的地方,奶奶几乎每天都会抱着我去白鹤公园走一走,我小时候很好动,喜欢跑来跑去,即使学会走路了,老人家还是不放心,总是弓着背,在后面搀扶着,生怕我摔倒,时间一久,腰就容易直不起来。 二岁那年,有一次我自顾自跑到一边去玩,走着走着便出了公园,急得奶奶到处找。听奶奶说,那次真是把她给吓死了,四处找遍了都不见人,后来我居然自己走到了二里外爸爸的单位里。 第一次在宁波大学拍照是因为妈妈工作的幼儿园去那儿春游,那时交通还没现在便利,觉得那里还是挺远的地方。 我妈要带那么多小朋友,没精力照顾我,于是让奶奶带着不满一周岁的我一同随行,当时拍了很多照片,我穿着厚厚的毛衣和开裆裤,跟幼儿园的小伙伴们玩得很开心,其中就有奶奶推着婴儿车,和我在“南天门”前的纪念照。 之后我渐渐长大,奶奶就回到了鄞州区走马塘的老家。 上幼儿园前夕,有一阵子爸妈把我送到乡下奶奶(家)呆了一个月,我记得那时还不愿意去,拼命哭,后来我爸把我扔那里,直接走了。 因为跟奶奶有感情,呆了没几天我就习惯了,还玩着砍柴结果砍伤了手指头,经常跑到田里去抓青蛙弄得满身泥巴,给两位老人家惹了不少麻烦。后来越住越觉得乡下好玩,甚至都不想回家了。 爷爷以前在鞋服厂工作,奶奶一直是传统的家庭主妇,料理农活和家务,两个老人过得非常节俭。 以前给奶奶家买过一个冰箱,不过她从来不插电源,纯当柜子用了,在家里平常也不开灯,电器不怎么用,为的是省电。 讲述二2013年5月1日 孙子22岁,奶奶89岁 20年后,我的家从江东搬到了海曙,奶奶更为年迈,而我已经长大了。 随后的几年,奶奶和爷爷一直坚持住在老家,跟许多中国传统的老人一样,他们怕给子女添麻烦。到后来年岁实在大了,需要人照顾,才搬来住几天。 头几年奶奶总是吵着要回去,小辈争不过,所以只是太冷和太热时候过来住。之后爷爷过世,奶奶才肯长期住下来。 几年前,奶奶因为身体不好,还住过院,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奶奶,我忽然意识到,可能会面临失去,当时心情格外难受,觉得自己还没来得及报答奶奶的养育之恩。 好在后来奶奶总算在医院里康复起来,到现在身体仍旧硬朗。 但因为听力下降、行动不便,大多数时候奶奶只能由保姆照顾,呆在家里。父母还在上班,我要上大学,外地的阿姨不会讲宁波话,有的只能比划比划,我觉得奶奶可能挺闷的。 现在我每次回家,奶奶见了总会问,在学校里吃得好不好,穿得暖不暖,被子够不够,受听力影响,沟通变得不方便,但我会安静地坐在床边,耐心地、大声地跟奶奶讲上几句。 或许是凑巧,三年前我考上了宁波大学,去年在家里翻到了这些老照片,觉得很有意思,便想故地重游,与父母商量后特地买了一把轮椅,带着奶奶再来看看。 这一想法在五一期间得到实施,全家人同行,我推着奶奶好好在校园逛了逛。依旧在“南天门”前合了影,只是这次两人互换了位置。那天奶奶说她很高兴。 效松说,他只是把照片发在了自己的人人网上,后来被同学发到微博,“想不到会触动那么多人”。 现在效松在家的日子,奶奶还会喊他吃饭,她还是那么节俭,把屋里的灯默默地关掉。吃饭的时候会放一张报纸用来垫着吐骨头,吃完饭老人还会把纸收起来,下次继续用。尽管家人觉得那有点脏,但没人会跟老人去争。
|